第19章
刘鸿文站在发动机组装线前给大家讲解。
“这台飞机的动力来源是核聚变高温气冷堆,这套动力输出也是机身的一个难点之一。
“因为是要用在飞机上,所以整个核聚变机组我最后压缩到了四个立方大小,这样才能在保证保证安全的同时拥有足够动力,其实如果只装在两台发动机的话我能把整个核聚变机组大小控制在三个立方内。
你听听,人言否?
四台推力80吨的发动机,使用的还是核聚变高温气冷堆,关键人家把反应堆压缩到了四个立方还不太满意。
要知道航母的反应堆做到卡车那么大都已经很难了,你还想着做到三立方。
在刘鸿文和大家介绍的同时,两个机器人已经运过来一个方形铁块,这是新的密封好的反应堆。
因为反应堆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辐射,刘鸿文这么惜命的人肯定不会带人去那里。
即使这个辐射已经控制在人体能接受的范围内了。
围观的顾院长一开始还不知道那个方盒子是什么,等看到刘鸿文指挥机械臂把发动机的管道和方盒子连接后才知道这个铁盒就是反应堆。
“不是,刘鸿文你的反应堆就用这东西阻隔辐射的吗?这样真的安全?
顾院长看到对于这些超出自己认知的东西总是忍不住去怀疑它。
“这个您放心,我还是很惜命的,如果没有套这个方盒子或许还会有微量的辐射,但是套上这个盒子后就会彻底隔绝辐射。
“这个盒子的强度也极高比机身的强度还要大得多,就是飞机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有问题,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费材料,打造一架六代机,这个盒子要用掉三分之一的费用。
刘鸿文刚说完,葛洪也忍不住的提出了疑问。
“那么这些材料你都是哪里来的,我看了你从军区申请的材料,虽然里面有很多稀有材料,但是强度和性能好像都达不到你的要求啊?
“葛老,常规的单一材料确实不能达到要求,但是只要用不同的材料去融合出一种新的复合材料就可以了,很简单的。
葛洪???
很简单?我特么当然知道用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很好,但是谁知道每种材料该放多少,什么时候放,顺序又是什么,这些都会严重影响结果。
怎么这种事情从你嘴中说出来就像小孩子过家家那样简单。
葛洪看到刘鸿文那随意的样子不由的来了脾气。
“那我想问下你的机身使用的材料你调配了多久?最终强度是多少?
对于葛洪的这个问题刘鸿文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他根本就没花时间去调配,所有的材料配比都是直接以答案的形式出现在自己面前的。
就连机身的强度,自己也没去测过,因为自己知道现在的机身强度不但合格,还远超要求。
但是人家既然问出来了,自己肯定得给人家解释一下。
强度都好说,大不了带他们测一下就是了。
但是时间怎么说呢?
那就随便说一个吧。
“关于材料的配比当时还是费了些时间的,毕竟材料强度不够后面的一切就进行不下去……
听到前半句葛洪微微点头,我就说新材料的研究向来复杂,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论证,怎么可能短时间……
“当时想了一个晚上,总算是把材料的问题解决了。
刘鸿文心想自己说一个晚上的时间应该差不多了吧!毕竟整个飞机也没用多长时间。
一个晚上?
这种强度的新型材料他说用了一个晚上?
就这?还用了挺长时间的?
是你对挺长时间有误解还是我对挺长时间有误解啊?
葛洪觉得自己的时间观念和刘鸿文的不是一样的。
“至于葛老说的金属强度的问题我还真不知道,这样几位跟我一起去做一下金属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试验吧。
说完就领着一行人踩着飞盘来到了测试金属强度的仪器面前。
两块和机身相同的合金材料被机械臂放了进去。
之后刘鸿文直接把数据投影在了众人面前。
抗拉强度1500mpa…2000mpa…5000mpa…8000mpa。
屈服强度1200mpa…1800mpa…4000mpa…
看到不断跳动的数字葛洪一瞬间觉得头有点晕,这个强度的材料真的能造飞机?
正常航空领域用的材料抗拉强度也就2000mpa左右,屈服强度更低,1500mpa就够了。
关键是这个强度的材料普通的机械根本切割不了这个强度的合金,更别说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了。
葛洪突然觉得头有些晕了,一旁的林伟毅看到葛洪伸手想抓住什么以此来稳定自己颤抖的身体,赶忙伸手扶住了他,并安慰道。
“老葛啊,不能以常人的目光看待这里的事物了,从我们进来到现在哪一样不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
林伟毅知道葛洪这是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可是对于他自己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想想整个军区集全军之力,呕心沥血二十年,好不容易造出了轰-20结果呢?
被人家两个月造出来的飞机碾压的渣都不剩。
……
对于他们心里的想法刘鸿文不知道也不在乎,随他们去暗自神伤。
又领他们回到了发动机安装这一步骤,迅速的把发动机和反应堆连接后就直接开始试车了。
四台发动机喷出十几米长的尾焰。
场边的人大惊失色,一群人刚刚还围在发动机旁边呢,直线距离估计只个四米五,这么突然点火会伤到人的。
一群人仓皇的向后退去,只有刘鸿文一脸无所谓的站在原地。
“咦?离得这么近为什么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
“几位请放心,在我们和发动机之间是有一层高透玻璃的,而且这块玻璃的隔热性也很好,虽然只有十厘米,但足以抵挡那尾焰的温度了。
刘鸿文和众人解释完后,手随意的一挥,手上平板的画面直接传递到了身前的屏幕上,这时众人才发现刚才自己的面前竟然还有一层玻璃。
“其实这次飞机上使用的玻璃就是类似于这种材料的。
众人看着玻璃上显示的数据。
使用80%动力输出,单机推力80吨。
“80%就能有80吨的推力?那要是开到100%会怎么样?
人群中不知道是谁提出了这一个问题。
不过刘鸿文倒是一视同仁,谁敢问他就敢回答。
“建议这台飞机非必要情况不要让动力输出超过80%,如果真的调整到100%的话这架飞机的速度应该会超过30马赫,那对飞机的刚性结构和气动布局来说会是个灾难,飞机可能会在十分钟内解体。
“这架飞机设计的强度可以短时间使用100%动力输出飞行,超过1分钟机会对飞机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所以非必要情况下不要超过80%。
这次很好,听完刘鸿文的话没人再提出质疑。
接下来的参观也很快了,因为没有人再提出什么问题,他们都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当中。
当刘鸿文带他们参观完了最后道工序后,众人赫然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事情。
一架崭新的六代六爷已经造好了。
小说《科幻大国崛起从六代机开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