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不过对此,谢安阳是真的不知情也不了解。
他本就是农家子出身,没人给他打听这事,不然怎么都该有些危机感才是。
所以谢安阳并未在意太多,虽然他不是实打实的小孩,但他的好同桌林潜不也能在十岁的年纪中县试嘛。
这苏铭好巧不巧正在谢安阳对面的位置,看到谢安阳,却是一脸倨傲,也没打个招呼。
不过没有人规定考生需要友好礼貌,更不用说这里在座的人都是竞争对手。
府试可是跟县试一样,只取前二十,而他谢安阳,要是进不了前五,那就是给永安县的县令大人丢脸。
所以谢安阳同样没理会他。
考试如约开场,跟着一声铜锣响,就有人来下发试卷。
考官也在这时进场,就是本府的知府大人。
县试的时候谢安阳坐的远,也只在交卷时见过永安府的县令。
而如今,知府就坐在他考棚不远处,这位知府大人看上去约摸有四十岁左右的光景。
岁月似乎并未在他脸上留下太多明显的痕迹,但那微微泛起鱼尾纹的眼角和稍稍松弛的下巴线条却也透露出了时光悄然流逝的信息。
他身形略显清瘦,然而举手投足之间皆散发出一种沉稳与威严之气。
一袭深蓝色的官袍穿在身上,更显得其身姿挺拔,气度不凡。
更是给人有不少的压迫感。
谢安阳尽量去忽视上面的考官,低头朝着自己的试卷看去。
府试的考试范围与县试的考试范围一致,只不过因为主考官不同,所以题目难度也不尽相同。
这其中一篇四书文,出的竟是有名的截搭题。
谢安阳对截搭题也略有涉猎,虽然李夫子的课堂中很少讲到,但是谢安阳有梦境的直播系统。
所以之前也曾听过那些大儒的讲解,本意也就是讲四书中不相干的两句话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全新的解释。
因为年年都需要出题,总不能出重复的,而截搭题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这篇四书文的截搭题就是“皆雅言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前半句是《论语-述而》的“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的后半句。
而后半句则来自《论语-述而》的“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人将至云尔。
前一句的意思是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后一句的意思是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 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这两句话前后并没有什么联系,甚至谢安阳一时间也想不出从哪里进行破题。
审题,思索,时间已经过去许久,谢安阳观察周围考生,大多也是眉头紧锁。
要想答的出彩,就该从这难以作答的截搭题下手,所以谢安阳不打算随意下笔草草写就。
因为来参加府试的本意本就是争一争这府案首,若是仅仅博个取中,那反倒是直接去县衙拿了童生功名来的轻松。
时间过了小半日,铜锣又敲响了一次,谢安阳这才提笔写下。
皆雅言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此圣道之行,人所共仰,而声名之远播,有不期然而然者也。夫雅言者,正言也,孔子平日所言,莫非雅正之辞,此其道之在躬,而德之著于外者也。叶公以远方之君,问于子路,是孔子之道德文章,已越乎邦国,而达于诸侯之耳矣。此可见圣人之教,不胫而走,其感化人心,有如此夫。